图片名称

2023锂电池负极市场竞争情况

发布时间:

2023-05-25 15:56

降本能力或成锂电中游厂商核心竞争力。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因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 25%,但是,根据一般规律,未来增速有可能放缓。而上游的电池和材料厂商在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扩产,2022 年前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。因此,我们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。在行业内,无论是新技术的迭代,还是原路线的升级;无论是性价比的提升,还是大规模扩产的推进;实际上都是降本行为。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之下,降本能力有望成为锂电中游厂商的核心指标,其中的佼佼者则有望迎来市占率的提升,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。

在锂电中游材料领域,供不应求的局面将迎来大幅度改善,这一过程既伴随着市场出清,也存在竞争格局的进一步优化。我们认为成本控制良好的二线企业有望脱颖而出;降本措施得力的一线企业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。

负极:部分二线厂商跻身一线梯队。负极行业的成本主要来自电费、材料费用、以及人工和制造费用。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:设备、电价。其中尚太科技在工艺、设备等方面具备优势,或将脱颖而出。

  负极行业成本主要来自原材料及制造费用。原材料主要为焦化物,各家成本区别不大。其中制造费用,主要来自于电耗。一方面业内企业都在进行石墨化自供,另一方面,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反复升温降温,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电能,对制造环节中的能耗进行有效控制则成为了降本的重要措施。

利润:高低分化

  负极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保持平稳。其毛利率维持在 20%—40%。其中,尚太科技、璞泰来和杉杉股份稳中有升,中科电气以及翔丰华出现了下降。行业整体费用率呈下降趋势,从平均 15%左右下降到近期的 10%,其中尚太科技费用控制最佳,仅为 5%;贝特瑞和中科电气为 9%,同样降幅明显。

格局:集中度较高,贝特瑞领先

  负极行业集中度较高。2022 年,负极行业中贝特瑞一家独大,CR3 占比过半,二线厂商焦灼竞争,我们认为:尚太科技凭借其工艺、经验等优势,在降本方面有望领先于其他厂商。按照其总产能规划(50 万吨)和行业总体容量计,市占率有望达到 15%以上。

 

趋势:二线厂商有望突围

  我们认为在负极行业中,以尚太科技为代表的二线厂商有望跻身一线梯队。负极行业的成本主要来自电费、材料费用、以及人工和制造费用。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:设备、电价。因此,我们认为,尚太的低成本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:

   一是工艺创新提升设备利用率,降低单位成本。尚太首创焙烧工艺,一方面提升了提高物料品质稳定性、均一性,另一方面使后续工艺石墨化电耗降低,并且经过焙烧工序的原料可以节约温控时间,提升了设备的周转效率。

 二是设备改良兼顾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。尚太采用的是艾奇逊坩埚石墨化炉,依托于多年经验,经多次迭代在能耗、成本控制方面与目前领先的厢式炉接近,且产品指标、良率尤其是周转效率等方面占优。

  三是电价具备优势。公司电费占成本比例由 2019 年的 28.4%将至 13.09%,降幅约为一倍。一方面因山西基地电价低、产量大,整体上降低了单位电力成本;另一方面则因公司工艺创新、设备改良降低了其耗电量。

  成本控制、产品提价双管齐下。在产品角度看,尚太经过产品迭代升级、拓展新客提升产品售价,但其成本增幅远不及售价涨幅,因此,我们认为尚太科技是业内利润空间最充足的企业。

 

尚太目前市占率仅为 8%左右,经过大规模扩产,成本优势或将更为显著,未来市占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,跻身一线梯队。

  负极供需走向均衡,产业链利润将重新分配。21 年-22 年 Q3,由于能耗双控政策导致石墨化产能的紧张,负极经历了一轮紧缺周期,整体产业链利润持续提升。但从利润分配来看,石墨化占据了绝大多数利润,负极制造环节利润占比从 2020 年的 78%降低至 21 年的 30%,平均吨利润下降约 2000 元。22 年 Q4 开始,随着负极头部企业石墨化产能的释放,石墨化价格逐步回归, 负极供需趋于均衡,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。部分降本将让利给电池厂,而个体的负极厂商的盈利将取决于石墨化自供率及石墨化成本。

   产品与成本共同影响负极盈利,高石墨化自供率受益。由于负极行业的差异化属性,负极单吨盈利由成本+技术溢价共同构成,高端负极具有技术溢价,盈利水平较高,低端负极差异化较小,主要比拼成本。从单吨费用看,各家差异不大,主要在于单吨价格与营业成本,璞泰来、杉杉股份、中科电气、贝特瑞、尚太科技 22 年 H1 单吨营业成本分别为 3.35、 3.45、 4.46、 2.98、 2.08 万元/吨,尚太科技远低于其他负极公司,主要由于石墨化自供率领先,受益石墨化价格上涨周期, 最终导致尚太科技 22H1 单吨净利约为 1.38 万元/吨,领先其他负极公司。

  头部负极厂商石墨化产能逐步释放,开始比拼石墨化成本。考虑产能爬坡, 除贝特瑞以外, 我们预计 23 年 H2 开始各家负极厂商石墨化自供率均将达到 70%-80%水平,进行石墨化成本的比较。拆分石墨化成本看,目前尚太科技成本预计最低,单吨成本约为 6500 元,一线负极厂商预计 8500 元,二线代工厂商预计 10000 元,主要来源于电耗电费及耗材自制优势。中性预测下, 80%行业平均自供率,打到二线成本线,预计成本最低的尚太科技吨利润在 8000 元左右,若一线产能全部替代二线产能,尚太科技吨利润预计在 5000-6000 元左右。

 

资料来源:锂电材料观察

相关新闻

< 1234...53 > 跳转到